案例4
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谢湖地区为例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学习目标】
1.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分析谢湖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2.依据谢湖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实践所得,分析、评价其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特点。
3.学会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点】
1.谢湖地区农业生产的区位条件分析
2.谢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措施
【学习过程】
材料一:谢湖村位于赣榆县厉庄镇最北部,地处南北过渡地带,加上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形成许多局部小气候栽培环境,春季气温回升快,降水偏少,生长季长,夏季炎热多雨,秋季秋高气爽,日照充足,厉庄镇有五分之四为丘陵岗地,属典型丘陵乡镇,适宜发展经济林果的岗坡面积大。核果类水果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很适合人们的口味,在果品周年供应中占有主要地位,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已成为各地种植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树种之一。省市级农业科技攻关项目37项,总投资297万元,并引进名、特、优果树新品种60多个,推广新技术、新成果上百个,培养大批技术骨干,为基地建设打下良好基础。
1. 依据材料一和野外实践调查情况,小组讨论解决问题:影响谢湖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材料二:谢湖村村北与山东莒南县壮岗镇接壤。村南为九泉山东南坡,村后为马山东南坡,龙泉河从村前流过,村东为八条路水库。谢湖村高程在海拔30—160米,相对高差40—100米,地形复杂,地面起伏较大,且沟壑纵横,是典型的丘陵山区村庄。总体上是西北高、东南低,村庄地处二龙山、龙泉山、马山谷地。谢湖村土壤属于棕壤类,成土母质为花冈片麻岩,处于较高的坡面上,表面为粗沙质,有时夹杂硕石、半风化石,土层之间界限不清,为岭沙土,土壤比表面积小,肥力低,土层厚度在0.5—0.8米之间;岭前为倾斜平面,土壤之地细,硕石含量少,沙壤土。土壤比表面积大,肥力较好,土壤厚度一般在1—1.5米之间。
材料三:厉庄镇农科教示范基地平面图。
2.依据以上材料,分析谢湖农业布局的特点和原因。
3.谢湖地区生态农业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请你对谢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合理的建议。
【随堂练习】
一、单项选择。
1.影响谢湖地区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区位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水源 D.气候
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橘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间接和直接说明农业生产具有( )
A.季节性 B.周期性 C.地域性 D.地带性
3.我国近年来“温室无土栽培生产”得到推广的重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的地域性和周期性特点 B.热量和水分的需要
C.城市和工业发展的需要 D.市场经济和农业技术的发展
4.下列关于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任何地形,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均可将其改造为农田,发展农业生产
B.我国橡胶生产由热带向北推广到220N,是人们培育良种的结果
C.玻璃温室只可改善农作物生长的温度因素,但改变不了光照、通风、湿度
D.农业生产中广泛推广喷灌、滴灌,主要是为了改善经济技术条件
二、综合题
下图为某城镇及其周围地区农业用地示意图,回答:(9分)
(1)城镇周围要发展乳牛、花卉、小麦三种农产品,在图中A、B、C三个区位如何安排比较合理:
A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假如该城镇位于三江平原沼泽区,要发展种植业,必须改造___________自然条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