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二龙山地区为例
厉庄高级中学谢湖——二龙山野外实践基地简介:
二龙山,在学校西北4公里处,鲁南丘陵的末梢地带,属于苏北丘陵山区,为江苏省重点开发的荒地资源之一。二龙山区域为省级小流域综合治理示范区,是龙王河的一条支流的发源地,区域内梯田广布,大坝众多,坡地植被恢复明显,是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实践课程的理想场所。
谢湖村,在学校北5公里处,当地地形崎岖,以低矮丘陵和坡地为主,曾经因水土流失严重、灌溉困难、农业作物单一等原因,土地产出低,人均收入不高。现如今,发挥区位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生态农业,建有千亩大樱桃基地、千亩蓝莓种植园、温室有机蔬菜种植基地等,被授予《苏北大型生态农业示范基地》称号。其中,谢湖大樱桃全国闻明,谢湖蓝莓远销海外。谢湖村的发展模式实为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成功案例。
谢湖——二龙山,因其典型的乡野地理实践课程资源,被我校选定并开发设计为我校乡野地理野外实践的四大主题模块之一,主要用于丘陵地区土地利用方式的研究。开发的课程目标主要包括:
1.认识到地形是影响土地利用方式的一个重要因素。
2.理解农业生产要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加深对农业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认识。
3.分析区域水土流失的成因、危害及其治理措施。
4.分析域能源资源的合理开发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学习目标】
1.根据野外调查资料,分析二龙山地区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
2.依据二龙山的农业生产条件及实践所得,分析、评价其农业产业结构和布局特点。
3.分析二龙山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究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4. 学会以某区域为例,分析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和问题,了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途径。
【教学重点】
1.二龙山地区农业生产的条件分析
2.二龙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及对应的解决措施
【学习过程】
依据野外实践调查情况,小组讨论解决下列问题:
1.影响二龙山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有哪些?
2.依据野外实践所得,结合二龙山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合理对图中个点进行农业布局。
3.二龙山地区农业发展过程中容易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是什么?为什么?要如何加以整治?
4.请你对二龙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做出合理的建议。
【迁移应用】
民以食为天,农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通过本课的学习学会分析农业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思路与方法。
【随堂练习】
1.下列条件中,东北地区所具有的社会经济优势是( )
A.地形平坦,土壤肥沃 B.降水较多,水热配合较好
C.纬度高,热量不足 D.开发历史短,人均耕地多
针对东北森林资源严重破坏情况,培育和恢复森林资源已成为东北林区的一项首要任务;同时林业生产从原木生产为中心转移到以营林为基础,综合利用为重点的方向上来,实行保护、恢复、发展并重的方针。据此回答2~4题。
2.下列措施属于森林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的是 ( )
A.边角余材作燃料 B.生产大量的一次性木筷
C.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 D.封山育林,永不采伐
3.挖掘森林工业的发展潜力,关键在于( )
A.加快森林资源的采伐 B.大力封山育林
C.加快森林资源的综合开发和深加工 D.大力发展木材运输业
4.下列活动,能使林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是( )
A.营造人工林 B.提高木材的综合利用率
C.促进珍贵树种的更新 D.加强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永不采伐
5.我国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严重的原因主要是( )
①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②终年受副高控制
③过度放牧 ④纬度位置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6.下列能减轻当地生态负担的是
A.加大牛羊的喂养头数 B.因人口众多,开垦荒地
C.内蒙古草原对犊牛、羔羊的易地育肥 D.大量占用耕地